近日,福建師范大學物理與能源學院黃藝吟團隊與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要兵研究員合作探究了納米能源電催化材料在應用過程中的表面再構現象,并對其原理、規律、類型和控制策略等多方面做出了具體總結。該論文揭示了在電化學能源轉換過程中,電極材料表面電場、反應物/中間物/生成物以及電解液的組分等與電極的相互作用,是造成材料表面再構的根本原因。該論文總結了四種典型的表面再構現象,即組分浸出、相轉變、原子重排和假穩態中間物的生成;并指出各種表面再構對能源轉化反應活性各有利弊;從而進一步提出了四種促進有利的表面再構或者緩解不利的表面再構的策略:即原子/缺陷調控、界面耦合、優化結構的預合成,以及形成保護層等策略。最后,作者指出再確認電化學能源轉化反應中真實活性位點的必要性,并總結了確認真實活性位點的一般程序。
研究成果以“Surface evolution of electrocatalysts in energy conversion reactions”為題發表于《Nano Energy》(IF=17.8)。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方資助。
論文摘要示意圖。
官網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1285521000045